當雄果蠅未處於求偶狀態時,就算雌果蠅在附近也無動於衷,一旦進入求偶狀態,雄果蠅則會積極地追逐雌果蠅,並揮舞單邊翅膀,科學家描述這是首「求偶之歌」[1]。同樣看見雌果蠅,卻表現出兩種不同的行為,代表果蠅大腦有著不一樣的內在狀態,過去的研究中發現,活化P1神經元能夠讓果蠅進入性喚起狀態 (sexual arousal state),展現出求偶行為。而此篇來自洛克菲勒大學的研究更發現了P1神經元會調控LC10a視覺神經迴路,因此即使接收到相似的視覺訊號,求偶行為也會受到當下P1神經元的活性高低而影響,研究成果發表在 Nature 期刊。
對虛擬果蠅展現求偶行為
過去研究中有個有趣的發現,在求偶狀態下的果蠅,就算不是對真實果蠅,也會表現出求偶行為。因此,研究團隊將雄果蠅置於一個環型螢幕中,以黑色圓球代表虛擬雌果蠅,透過圓球的左右移動、放大縮小,可以模擬虛擬果蠅的行走軌跡,同時分析雄果蠅腳下浮球的轉動,也可以得到雄果蠅移動軌跡 (Fig. 1)。
見 Fig. 2.,以光遺傳學法刺激P1神經元,誘發果蠅進入性喚起狀態,可以清楚看見雄果蠅表現求偶行為,追逐著虛擬果蠅。除了直接刺激之外,自然狀況下,雄果蠅會接收到雌果蠅的費洛蒙,活化P1神經元,但先前研究發現,費洛蒙並不是必要元素,因此在這個研究中,讓圓球移動軌跡足夠像真實的果蠅 (Fig. 3),也可以成功活化P1神經元!
P1神經元調控LC10a神經元
為了證明P1、LC10a神經活性與求偶行為的關聯性,研究團隊同時記錄這些神經的螢光變化,並且用前述模擬真實果蠅軌跡的方式,讓雄果蠅進入性喚起狀態。
見 Fig. 4,黑線 (Target angle) 代表圓球水平移動的角度,可以想像成在螢幕上順時鐘、逆時鐘游移,約在20s的地方圓球開始移動,雄果蠅也開始表現出求偶行為,可以從 Fig. 4 最下方頭轉動的速度圖 (ΔHeading) 看出追逐著圓球的樣子,正/負值分別代表向右/左轉。
Fig. 4 中間兩條螢光變化曲線 (ΔF / F0) 則分別代表P1和LC10a神經元的活性 (此處僅呈現單側的LC10a,因此可看到LC10a活性會和頭轉動一樣表現出震盪)。主要有兩個重點:(1) P1、LC10a活性呈正相關。(2) P1的活性影響了求偶行為的表現強度,例如中間約70s之處,P1活性相當低,果蠅頭轉向的幅度也比較小,或幾乎沒有動作,值得注意的是,圓球如常往復運動,代表傳入的視覺訊息不變,但此時LC10a的活性受P1調控而處於相對低點。
結語
根據研究結果,P1活性代表了雄果蠅的性喚起狀態,Ruta 教授說:「這使得果蠅能夠在合適的時機求偶,而非總是維持在此狀態下。」,飢餓、疲勞程度皆可能影響果蠅的求偶行為,P1似乎扮演了整合周遭環境訊息、果蠅生理狀況的角色,進而決定是否進行求偶 [2]。另外,P1和LC10a神經元,並不是直接的上下游關係,中間神經訊息如何傳遞,仍有待後續的研究揭開奧秘!
原始論文:
Hindmarsh Sten, T., Li, R., Otopalik, A. & Ruta, V. Sexual arousal gates visual processing during Drosophila courtship. Nature 595, 549–553 (2021) doi:10.1038/s41586-021-03714-w.
參考文章: